|
産品質量追溯體系“黃金時代”已到來!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産品質量的需求提高和對追溯知識的了解,人們在購買一款産品時不僅會考慮産品的價格、品牌等,産品是否可追溯也成爲消費者購物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 産品溯源系統 近幾年隨著國家的宣傳和推廣,消費者已逐漸解了産品追溯。中央及地方相關部門紛紛出台政策要求建立和完善産品質量追溯體系: 2015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産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意見》要求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圍繞食用農産品、食品、藥品、農業生産資料、特種設備、危險品、稀土産品等重要産品,積極推動應用物聯網、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建設追溯體系,以提升企業質量管理能力、促進監管方式創新、保障消費安全等。到2020年追溯體系建設的規劃標准體系得到完善,法規制度進一步健全;全國追溯數據統一共享交換機制基本形成,初步實現有關部門、地區和企業追溯信息互通共享等。 2016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2016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産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國辦發〔2015〕95號),推進重大信息化項目建設,加快國家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化工程立項和平台建設,推進食用農産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設,統一標准,互聯互通,盡快實現食品安全信息互聯共享。 産品溯源相關政策 2016年5月,农业部等8部委联合印发《"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强"互联网 +"农 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任务,要求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推广应用,提升信息采集的自动化水平,建设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强化上下游追溯体系业务协作协同和信息共建共享,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2016年6月,農業部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農産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要求建立全國統一的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制度規範和技術標准,選擇蘋果、茶葉、豬肉、生鮮乳、大菱鲆等幾類農産品統一開展追溯試點,逐步擴大追溯範圍,力爭"十三五"末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有條件的"菜籃子"産品及"三品一標"規模生産主體率先實現可追溯,品牌影響力逐步擴大,生産經營主體的質量安全意識明顯增強,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 從以上可以看出,建立"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産品質量追溯體系已經上升爲國家戰略工程。 雖然各類追溯體系爲消費者提供了多種可追溯的渠道和選擇,但還面臨著這些體系和平台之間産生了追溯標准不統一、信息缺乏共享、溯源信息內容簡單等問題。因此現在最爲迫切的是國家要進一步就溯源體系完善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制定産品追溯標准體系。 據悉,由國家標准委牽頭聯合多部委啓動了追溯體系標准化工作,主要內容: 一、會同有關部門起草印發標准化工作方案和指導意見; 二、推動數據采集指標、傳輸格式、接口規範及編碼規則等關鍵共性標准研究和制訂工作; 三、推動建立政府追溯數據統一共享交換機制,建設部門間數據信息共享、中央與地方、政府與行業組織、企業及消費者聯通互動的追溯服務平台。 二維碼掃碼 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強調指出:開展産品追溯標准化工作做好頂層設計是關鍵,多部門協同推進是基礎,運用好物聯網、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發揮"標准化+互聯網+流通"作用,注重追溯技術與産品追溯需求、虛擬信息與實物産品等多方面、多維度的結合,加強標准制定工作統籌和協調,支撐好國家重要産品追溯體系建設。 相信在這一系列舉措的支持下,産品質量追溯會有所提升,人們生活質量會進一步提高,而産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也將進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 |